
○天空地一体化北斗精准农业系统

○“人工智能书法家”

○工大赛车
在本次科技创新成果展上,科幻有哪些神奇而令人震撼的电影科创展品呢?12月17日,本报记者提前探馆,情景众多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众多展品情景,在展馆中一一呈现,让人令人惊叹。惊叹
“神奇玻璃”实现空中成像在许多科幻电影中,科幻平板上的电影内容可以投射到空中成像,用手一挥空中的情景画面还会旋转、缩小或放大。众多展品
这一神奇的让人技术在本次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展出。12月17日,惊叹记者在序厅看到这一成果——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科幻通俗地说即“空气成像”。电影
在现场演示中记者看到,情景通过一个黑匣子上方的特种玻璃,一颗蔚蓝色的地球浮现在空气中,依据不同的手势还可以将其任意旋转,仿佛可以将它握在手中。
参展企业东超科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叫做“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玻璃面板,通过光场重构的方式将光线汇聚,实现在空中的实像呈现。更神奇的是,不需要通过任何承载介质,结合体感互动装置实现人与实像的直接交互。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银行ATM机,用户通过投影在空气的屏幕输入密码,不用担心留下指纹。”工作人员说,为了保障密码信息安全,可以在0-180度之间设定空中屏幕成像的角度。“如果设置可视范围为0—60度,那么站在屏幕两侧的人将无法看到空中成像的画面,从而保障密码安全。”
除了用于ATM机外,这一技术还可以用于军工显示、户外传媒广告、展览展示、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比如,开车驾驶时,面前空气成像的智能车载,提升体验感的同时更保障驾驶安全性;医生手术台前,无需回头留意设备,辅助空气成像在患者切口处呈现,极大提升手术效率等。
记者了解到,东超科技是一家以精密光学为研究方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空气成像等各个领域均有所突破,目前的核心技术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该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正在进行产学研合作,购买设备,筹建工厂,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在之后正式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传统黑板上演华丽“变形记”
在许多人印象当中,学校里的黑板都是黑色或者墨绿色,老师在擦黑板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会弄得满身粉笔灰。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这种场景将可能成为历史。
在探馆过程,一款由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来的“液晶黑板”吸引了记者上前体验一番。与其说是黑板,不如说是一块大型的智能触控屏,通过配备的手写笔或者直接用手指,就可以实现顺畅自如的书写过程,短短1分钟,“科技创新成果展”几个汉字就跃然眼前,如果想要擦掉刚刚书写的字迹,只需按动左侧圆形按钮即可。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款液晶黑板主要由导电PET膜与聚合物液晶层组合而成,通过调控胆甾相液晶螺距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通过液晶黑板的使用可以使老师和学生避免粉尘的侵扰,还可与现有的存储设备相结合,实现远程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液晶黑板将很有可能替代传统黑板,如果将它小型化,则更会为小朋友涂鸦、学生背单词、科技人员参会记录提供便捷。
“人工智能书法家”神奇大秀
书法运笔讲究提顿折驻,你能想象让机器人来写是什么样吗?在本次科技创新成果展的技术创新展区内,一个黄色的工业机器人正上演拿手绝活儿,长长的身躯,“手握”一支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智造装备”四个大字,让人不禁驻足观看。
据了解,这款由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带来的工业机器人,它的重复定位精度达到正负0.02毫米,虽然写出的每一篇区别不大,少了些许艺术变化之美,但对于工业生产意义极大。用机器臂代替人拼装精密电子元器件能解放人的重复劳动,且能高效出产良品,可广泛应用于绘画、装配、打磨等领域。
对书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在这周来到滨湖会展中心,近距离围观“人工智能书法家”上演的神奇大秀吧!
纯电动方程式赛车酷炫亮相
在本次科技创新成果展的“知识创新展区”,由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们亲手打造的“云电”六代F1赛车惊艳亮相,帅气的造型、酷炫的科技感,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据了解,这款赛车都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创新团队的同学们独立自主研发的,这一团队由学校组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成员涵盖各个学院从大一到研三各个年级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每年有上百名优秀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团队针对不同类型赛车设立了“越影”、“云电”、“睿智”,分别研发燃油方程式赛车、纯电动方程式赛车和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
此次亮相科技成果展的“云电”六代赛车是合肥工业大学云电动车队2018年9月发布的最新车型。云电动车队于2012年成立,正式队员为30人左右,车队以技术部为核心,分设底盘部、车体部、电气部三个技术部门,同时设立市场部,负责车队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宣传营销。车队每年自主研发一辆纯电动方程式赛车,斩获2013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电动组国内第一名、2015年中国大学生纯电动方程式大赛八字环绕单项第二名等多项优异成绩。
北斗监控智能一体化精准农业系统
随着合肥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农机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水平日益提升。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北斗精准农业系统,以合肥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智慧农机服务系统、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农机制造企业、以安徽农网为代表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农机装备智能化、作业在线化、管理可视化、服务系统化。全省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737万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7024万千瓦,增长8.5倍。2017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5.3%,比1978年高6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16日上午,记者探馆现场看到了这套由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北斗精准农业系统。这个系统上,可以看到上空有遥感卫星;北斗精准定位卫星。地面有雷达站和监控操作运用中心。通过卫星把气象和整个农业上空情况遥感后传导给雷达站,雷达接收后,根据精准定位到某个地方,进行指挥应对。应对措施主要有气象应对、病虫害防治应对、庄家的成熟度应对以及播种应对。
据了解,这款农业天空地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目前在宿州市已经应用,在合肥的庐江、肥东、肥西已经进行洽谈。
利用鸣笛抓拍为城市“降噪”
最近大家在合肥的街头是否发现,有些地方一旦按了喇叭就可能接收到交通违章的信息。没错,在合肥的16个区域,已经试点安装了讯飞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
这款讯飞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基于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鸣笛车辆位置信息的获取和图像及视频信息的捕获。其核心技术由科大讯飞自主研发。
这个系统能够有效过滤鸣笛与交通噪声。在现实环境中,由于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势必会存在一些与汽车鸣笛声相近的北京噪声,造成“虚警”现象。为了更准确地区分鸣笛与交通噪声,科大讯飞在这个系统中使用了深度学习,借助CNN卷积神经网络来提取区分性信息,并进一步对鸣笛声与噪声进行“剥离”。基于这个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干扰声滤除,智能鸣笛抓拍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无关噪声滤出率超过95%,系统虚警率也得以大幅度降低。
这个系统还能锁定多个对象。早晚高峰,道路上的鸣笛往往也不止一台,但即便是那些人耳听上去同时发出的鸣笛声,智能鸣笛抓拍系统也能以50毫秒的分辨率进行捕捉。
针对违规鸣笛行为的智能鸣笛抓拍系统陆续在北京、兰州、海口、合肥等多地上线,尽管具体的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但它们都已取得不错的城市“降噪”效果。
“汉瓦”带来全新能源概念
白墙黛瓦间,房屋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曲面薄膜太阳能“汉瓦”,古典传统美与科技功能性完美结合。很多人驻足在一栋精美的别墅模型前,看上去与普通的房屋没什么区别,实则采用了“汉瓦”,通过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实现了零能耗、装配式建筑、健康的设计方案与材料系统应用。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能耗,达到安全耐久、健康舒适、智能宜居、节约用地、循环利用的目的。
提起“汉瓦”,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我国汉代屋顶瓦当呈现出的建筑装饰辉煌。汉能这次带来的是一款不一样的“汉瓦”,它是汉能将MiaSolé高效薄膜太阳能组件和安全玻璃完美结合,让瓦片在安全耐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屋顶太阳能发电。而且,其造型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所用的拱形瓦片,能够很好地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更符合东方建筑的审美标准,代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这个项目,可以使传统建筑向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环保健康方向升级。
光谱分离技术运用现代农业
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许多地方应用,可是目前在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同时,往往会影响光伏下植物的生长。如何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在本次成果展的序厅中,一款由中科大先研院带来的“太阳光的光谱分离与光伏农业”展品就能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且还能够同步解决农田干旱缺水问题。
“在太阳光中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红光和蓝光,约占到太阳直射光的10%,而其余的光可以用于光伏发电。”中科大先研院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光源,中科大先研院科研所刘文教授领导的农业光电子研究组,依据植物对太阳光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原理,提出了一个更好地让阳光兼顾农作物生长和光伏发电的创新方案。
该方案采用现代光学干涉滤光原理,利用低成本塑料多层膜,将太阳光中适合光合作用的光谱分选出来用于植物生长,其余大部分反射光可以用来发电。采用光学干涉滤光膜将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太阳光精准剥离出来,从而有效解决了同时满足农作物光照需求与光伏发电存在的严重“争光”矛盾,还可同步解决农田干旱缺水的瓶颈问题。据悉,该项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并获得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7年度R&D100研发奖。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蒋瑜香唐萌韩婷/文高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